(接上文: 精通多國語言的外語學習密技 part 1 )

 

我將個人心得與參考大師們的經驗將有效學習方法歸納如下:

 

一, 多讀, 多聽, 多喃喃自語:

語言學習其實是一種 "生活方式"的學習, 是情境學習, 所以要在 "五感" 的範圍內, 盡量去感受這個語言.

例如, 用眼睛看電視, 讀報紙雜誌書籍; 用耳朵聽廣播, 新聞, 別人的對話; 甚至用鼻子聞外國料理的香味; 最後全心全意的用心靈去感受這個語言的發音, 語調, 句子結構, 文字美感與文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我國近代史上精通 9 國語言, 並將論語, 中庸, 大學分別翻譯成英文與德文的辜鴻銘提到他學習外語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就是背誦法. 他以個人經驗為例, 認為學習外語要從小背誦該語言的經典, 就好像中國古代學前念三字經千字文一般 (現在不知還有多少孩子讀這類古文?). 背誦時或許懵懵懂懂, 不得其意, 但有朝一日不但能倒背如流, 而且其中精華 (包含文字, 語法及用法) 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大腦吸收. 看到這裡, 我突然想起金庸小說裡射鵰英雄傳主人翁郭靖學九陰真經時的情景. 當時老頑童讓他反覆背誦, 雖然他完全不解其意,但日後時機成熟時, 他的武功也大成了. 或許所有學習都需要這麼個傻勁與狠勁, 才能成功?!

( *註: 關於辜鴻銘的學習法, 可以參考:  http://www.read.org.cn/html/209-gu-hongming-foreign-language-learning.html )



我承認, 自己沒有辜先生的聰明, 也沒有他的狠勁, 所以做不到背誦書籍. 不過, 我學外語時喜歡喃喃自語, 讀一篇文章時, 將單字片語查完後, 我會大聲唸出來, 讓自己聽. 走路時我喜歡帶著隨身聽 (現在學西班牙語, 喜歡用 iphone 收聽西語教材或廣播), 然後跟著唸.  現在還有些 app, 可以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與線上老師比較, 真的好方便.

 

 

 

二,臉皮越厚進步越快:

台灣人到國外大概都會發現, 我們的英文說的再不好, 也比日本人好. 的確, 日本人學習英文的平均年數與時數跟我們差不多, 教法也沒太大差異, 他們的閱讀與文法有時甚至比我們還強, 那為什麼他們會話能力那麼爛? 原因其實就在於他們的臉皮太薄, 對自己要求太高. 說一句話前, 他們會前思後想, 考慮文法用字; 若不能完美的發音或造句, 寧願不說, 因此喪失了許多練習的機會, 久而久之就更難開口了.

 

前面提過學語言要學嬰兒, 嬰兒或幼兒從不會因為自尊心作祟而三緘其口. 他們有需要, 就開口. 還不會說話時, 也會哇哇做聲, 比手畫腳. 大了點時, 就開口問: “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 “為什麼?”. 從來沒人質疑他們的這種學習方法. 反倒是我們變成成人後, 一大堆的顧慮與禁忌, 讓我們有問題也不敢問, 悶在心裡最後便內傷, 怪罪於外語難學.

 

老公最愛開我玩笑的一件事,就是說 “呱”. 法文裡 “什麼”這個字是 quoi, 中文發音很像青蛙叫的“呱”. 我剛學法文時每天都把“quoi”字放嘴邊, 所以老公後來乾脆替我取個綽號叫 grenouille (法文的青蛙).  後來, “呱”變成日文的“哪呢”(なに), 然後又變成德文的 “瓦斯”(was). 現在我常掛嘴邊的是 “給”, 西班牙語的 Que,  但青蛙的綽號還是保留下來, 因為她們 (法文德文青蛙都是陰性, 女生唷~) 好可愛 J

 

 

三, 好奇心不會殺死一隻貓, 反而可以多學一個字:

跟學許多東西相同, 學語言也需要有強烈好奇心. 看到一個字時, 會反射想到: 這個字的字根? 變化? 相關字? 同義字? 反義字? 用法等.

例如: communication (溝通), 他本身是名詞, 由動詞 communicate 來的, 有 common (共同, 共有, 共享) 這個字源意義. 既然是溝通, 那就有溝通的對象, 衍生出相關字 community (社團, 共同體). 如果形容一個人的個性很善與人溝通, 那就是 communicative. 同義字有 intercommunication (inter – 是彼此, 互相的意思); connection (連結)等. 反義字則有 concealment, withholding 等, 都是隱藏, 隱瞞的意思.

 

這麼一來, 我們已經學了八個字. 其實還可以將這八個字造句,學習用法, 然後再延伸單字, 利用現在流行的心智圖筆記術 (Mind Map), 就能將更多單詞學起來.

( * 註: 關於心智圖筆記法, 可以參考: http://rainwoodwood.pixnet.net/blog/post/28878056-%E4%B8%80%E5%AE%9A%E8%A6%81%E5%AD%B8%E7%9A%84%E7%AD%86%E8%A8%98%E8%AE%80%E6%9B%B8%E6%96%B9%E6%B3%95%3A-%E5%BA%B7%E4%B9%83%E7%88%BE%E7%AD%86%E8%A8%98%E6%B3%95-%E7%AD%86%E8%A8%98 )

 

 

四, 觸類旁通:

這點是與第三點相通的. 我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統計: 本國語言能力強的學生, 外語程度也相對強.

 

外國教育學者的分析是: 世界語文種類雖多, 語法雖不同, 但人體大腦處理語言文字的部位卻是相同的. 一個人的母語程度若好, 意味著大腦語言部份經常處於被刺激應用的狀態,自然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 能發揮較強效能. 同時, 人類在說出語言前, 必需先在腦內思考組織.這個邏輯思考及組織文字的能力, 也是沒有語言疆界的. 因此, 國文作文程度好的孩子, 英文書寫能力也會比較優. 

 

以上是母語及非母語學習時的觸類旁通. 當一人能掌握一門外語時, 通常第二門只要複製這個學習方法與經驗, 就能成功. 更甚者, 歐洲語系或是由拉丁文直接衍生而來, 或者有大量希臘文的滲入, 所以許多字都只有稍許變形, 意義完全一樣. 而通曉了一門歐洲語後, 再學另一種也變得容易許多.

 

我覺得, 我們學的第一外語是英文其實是件挺幸運的事. 因為英文本屬於央格魯撒克森語系, 也就是日耳曼語 (古德文), 有許多德語詞彙; 但進入中世紀後, 法國諾曼地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 將法語帶入英國的宮廷, 自此後英國上層階級將許多法文字直接“進口”, 用到英文裡面, 不但改變了英文的面貌, 也讓許多英文字與法文字只有一個字母之別.

 

 

舉例來說, 英文中的 swine , 原意是豬, 來自德文的 Schwine, 後來在英文裡被引申為罵人豬頭.

 

 

英文的溝通 communication 一字, 本就來自法文, 拼法完全不變; 民主, democracy, 法文寫成 démocratie, 除了e 上多了個重音, 字尾做了些變化, 文字本身幾乎一模一樣.

 

這麼歸類後就可發現, 若是能將英文學好, 再學其它歐洲語言也就非難事了.

 

 

 

拉拉雜雜的寫了一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個人目前在學西班牙語, 這是繼英,法,德,日,荷蘭文後的第六外國語的挑戰.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 我也順便在網路上蒐集參考其他專家達人的撇步, 希望能夠有助於我西班牙語的學習.

 

古人有云: 學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大師們也都強調每日用功的重要性. 在天涯若比鄰的今日, 外語能力越發重要. 無論讀書工作, 或者去旅遊, 多一門外語就能多開一扇門. 讓我們都一起快樂學外語吧!

 

 

其它網路資源參考:

* 精通 8 國語的達人現身說法: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fedf07376ee00135ac8977a3.html

 

* 德國考古學家謝禮曼的完全背誦法:

http://jfkeep.pixnet.net/blog/post/28202049-%E5%AD%B8%E7%BF%92%E8%AA%9E%E8%A8%80%E7%9A%84%E6%96%B9%E6%B3%95%E3%80%8C%E8%B6%85%E5%AD%B8%E7%BF%92%E6%B3%95%E3%80%8D%E3%80%8C%E5%AE%8C%E5%85%A8%E8%83%8C%E8%AA%A6%E6%B3%95%E3%80%8D

 

 

* NLP 的超右腦英語學習法:

http://blog.xuite.net/csh4268/book/24794792-%E8%B6%85%E5%8F%B3%E8%85%A6%E8%8B%B1%E8%AA%9E%E5%AD%B8%E7%BF%92%E6%B3%95

 

 

arrow
arrow

    舒舒 Cho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