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歐洲伊斯蘭聖戰士搖籃的神秘面紗 -

前進布魯塞爾市的莫倫貝克區 Part 2

丁丁探長戒嚴布魯塞爾市 

糊塗探長杜邦和杜龐戒嚴布魯塞爾市 - 

恐怖分子越抓越多!(*)


(接上文 : #來自歐洲聖戰士之都布魯塞爾市的第一手報導# - 危城四日後記3 )


二.薩拉菲主義的擴展

薩拉菲(Salafi、Salafism)也譯作塞萊菲、塞萊菲耶,是伊斯蘭教派中的遜尼教徒(Sunni)在全球穆斯林中所提倡的 “極端保守正統運動”,其中最極端的支派,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聖戰士(jihadists).

遜尼教本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教,為了擴展遜尼勢力,阿國憑藉著石油生產國的強大經濟力量,向歐洲國家提出投資計畫,但條件之一就是阿拉伯可以派出遜尼長老到當地的清真寺駐守. 而這些長老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說服歐洲的穆斯林改信薩拉菲主義,在他們極端主義的教條影響下,許多年輕穆斯林(其中還包括歐洲的白人)想法越來越偏激.

試想一下:茫茫無所從,缺乏人生目標、未來希望的莫倫貝克年輕穆斯林,遇上了口才卓越、宗旨清楚、教條嚴厲、組織向心力強大的薩拉菲聖戰士時,會有什麼反應? 雙方就如乾柴烈火般的燃燒了,年輕人最後終於折服在英雄主義的聖戰士腳下.


反正生無可戀,為何不死的像個英雄?!”1981年在莫倫貝克區的社福單位工作的學者 Johan Leman聽過許多輔導下的穆斯林年輕人如是說. (*1)


歐洲國家當然知道薩拉菲主義的危險,也明白伊斯蘭極端主義可能產生的危害,但受限於歐洲社會強調的宗教及言論自由、網絡無遠弗屆、還有從阿拉伯世界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要遏止薩拉菲主義的擴散,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2)


不過,也有人認為不能怪薩拉菲主義和在其背後撐腰的沙烏地阿拉伯.

“莫倫貝克區會成為伊斯蘭極端主義份子搖籃的最大罪魁禍首是該區的政客,這些政客為了贏得穆斯林保守派選民的選票,不惜冒著社會全體危險,放任極端分子成長.”荷蘭記者 Arthur van Amerongen 在2008 年出版的 “Brussels: Eurabia”(布魯塞爾 – 歐洲的阿拉伯)書中指責布魯塞爾市莫倫貝克區政府.(*3)


三.漫步在雲端的比利時政府

根據紐約時報在11月24日的報導,早在巴黎恐怖攻擊爆炸案發生前一個月時,比京莫倫貝克區最高行政長官-莫倫貝克市長芳絲華.薛普曼已經接獲安全單位的情資,要求她注意當地八十多名激進分子,名單上有名字和地址,包括參與巴黎恐攻的阿布岱斯蘭兄弟(Abdeslam)和主謀阿巴伍德(Abdehamid Abaaoud)。伊布拉辛.阿布岱斯蘭已引爆自殺炸彈背心身亡,阿巴伍德被法國警方擊斃,薩拉.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仍在逃。

我該拿他們怎麼辦?追蹤潛在的恐怖分子不是我的工作,是聯邦警政署的責任。”薛普曼如是說. (*4)

當11月21日布魯塞爾市面臨第一日危城戒嚴時,她同時在比利時電視上強調: “大家都在責怪莫倫貝克區,認為我們沒做好防範恐怖分子的工作,但我們的資源實在有限.我認為打擊恐怖分子的任務,必須由聯邦政府出面協調布魯塞爾市19個區以及全國警政單位,這樣才能發揮效果,將所有的責任推到我們的身上,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其實聯邦警政署也向目前在位的比利時內政部長賈姆邦 (Jan Jambon - Interior Minister) 報告了這項情資,但這位說荷語的弗萊明民族主義者(或譯成法蘭德斯民族主義者),根本上懷疑分成荷語區、法語區和德語區的比利時應該是個單一國家(請參見: #來自歐洲聖戰士之都布魯塞爾市的第一手報導# - 危城四日後記3 ), 可以想見他對此情報的處理方式.


說白了,以獨立運動為號召的法蘭德斯民族主義者隨時找機會證明比利時目前的政體行不通,以進一步達到他們分裂比利時的目的. 他們正好利用這個時機批評比國的法語政黨及其轄下地區,來凸顯他們的無能及腐敗. 

比利時參議員范魯威(Karl Vanlouwe)投書比利時最大報紙之一Le Soir (中文可譯成:晚報)指出:法語區社會黨 “廿年的散漫”已經將布魯塞爾變成了 “伊斯蘭野蠻行為的大本營”。(*5)


的確,比利時目前雖已不是之前541天的 “無政府狀態”了,但首都布魯塞爾市實際已經癱瘓,比國政客互相指責誰該為放任聖戰士來去自如負責。當政客們 “狗咬狗”時,其實別的歐洲國家正在旁看他們 “一嘴毛”的笑話.

一家義大利報紙稱比利時為「比利斯坦」 (Belgistan);一個德國媒體則宣布比利時已經「壞掉了」(kaputt)。 法國作家艾瑞克澤穆爾(Éric Zemmour)更在廣播節目訪問中建議,法國不該去轟炸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首都拉卡(Raqqa)e,而應該去轟炸有 “聖戰士的歐洲首都”之稱的比利時莫倫貝克區(Molenbeek)。(*6)


當歐洲各國總算認清比利時這個國家的 “真面目”時,對於在布魯塞爾市工作生活的來自28個歐盟會員國的歐盟官員而言,比利時私底下早被譏為“全世界最繁榮的無能國家”甚至是“歐洲的非洲國家”


首先,比利時政府機關和安全單位疊床架屋,多到令人眼花撩亂。

以布魯塞爾首都區(Region Capitale de Bruxelles)為例,面積161.38平方公里(台北市: 271.7997平方公里),人口數1,188,259人(*7) (台北市人口2,702,315人),無論是城市面積還是人口數,比京都比不過台北市. 可是在這個彈丸之地,卻有三個國會、十九個區市長及區議會(莫倫貝克區屬於其中之一)和兩個情報總部,另外還有六個地方警察單位和聯邦警政署負責首都安全。


雖說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在法語、荷語區彼此爭吵、權力鬥爭的背景下,比利時上演的是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鬧劇. 


安全單位間平時不溝通、情資不共享;等到出了大問題時,分享管道及合作方式漏洞百出,官僚之間又彼此不信任,恐怖分子自然成了漏網之魚。例如阿布岱斯蘭兄弟就住在距市政府一百碼地方,從市長辦公室可以看到他們住的公寓,而他們另一位兄弟甚至還在區公所上班,從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恐怖分子背景。


我敢斷言,習慣了台北市民服務的台北市民,如果搬來比京住大概第二天就會想搭飛機搬回台北.原因不外在台北還會受人批評的服務品質,在這裡是絕對享受不到的超 VIP服務.


過去二十年裡因為留學、工作、嫁人等原因在不同時期住過布魯塞爾市三次,而且每次都住在不同區. 無論哪一區、無論是地方行政、還是中央聯邦政府,我跟這些比利時公務人員打過不少交道; 再加上我跟老聶許多朋友都是歐盟官員 - 一群住在比利時的外國人湊在一起時,除了交流信息之外,就是吐苦水:幾乎每個人都曾被比利時各級行政單位(也就是政府階層) “修理”過.

(未完待續……)


(*註) 糊塗探長杜邦和杜龐兩兄弟是比利時知名漫畫 “丁丁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s Tintin)的主要人物,來過布魯塞爾觀光的人,可能都曾在紀念品店看過他們的海報及模型.此漫畫風行全球,共有58種語言版本,但在台灣好像不太為人知.我曾在台北的師大出版社看到過中文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1%E4%B8%81%E...


(*註1) 1981年在莫倫貝克區的社福單位工作的學者 Johan Leman 的實地觀察:

“If you don’t have a future and if you are socially dead,” he said in a recent interview, “you may opt for a heroic death.”


(*註2) 參見比利時土生土長、如今擔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歐洲研究所長德沃福博士(Dr. Jeroen Dewulf) 的文章:“Molenbeek, Europe’s capital of jihad?”(莫倫貝克區,聖戰士在歐洲的首都? )中 Mr. Bilal Benyaich 的評論.

http://blogs.berkeley.edu/2015/11/18/molenbeek-eur...


(*註3) 參考文章同上.


(*註4) 紐約時報 2015/11/24 (比京恐怖威脅危城第三日)報導: “Terrorism Response Puts Belgium in a Harsh Light”(英文)

http://www.nytimes.com/2015/11/25/world/europe/its...

* 想看中文者,可以參考聯合新聞網中文節譯:不理情資、漏逮恐嫌 比利時遭諷「反恐大擺爛」

http://udn.com/news/story/8988/1338710-%E4%B8%8D%E...


(*註5) 紐約時報 2015/11/24 (比京恐怖威脅危城第三日)報導中節錄:

Flemish nationalists, ever eager to show that Belgium in its current form does not work, have jumped on the mess, with Karl Vanlouwe, a member of the Belgian Senate, writing in the newspaper Le Soir on Tuesday that “20 years of laxity” by the French-speaking Socialist Party had turned Brussels into a “rear base of Islamic barbarity.”

全文: http://www.nytimes.com/2015/11/25/world/europe/its-capital-frozen-belgium-surveys-past-failures-and-squabbles.html?_r=0


(*註6) 請參考紐約時報 2015/11/24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15/11/25/world/europe/its...


(*註7)請參見我的前文: http://diplomat.pixnet.net/blog/post/312237960

arrow
arrow

    舒舒 Cho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