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歐洲伊斯蘭聖戰士搖籃的神秘面紗 -
前進布魯塞爾市的莫倫貝克區 Part 3
受到恐怖威脅影響而門可羅雀的比京大廣場
報導說觀光客現在都改去莫倫貝克區朝聖
(接上文: #來自歐洲聖戰士之都布魯塞爾市的第一手報導# - 危城四日後記 4 )
在過去二十年中我曾在不同時期住過布魯塞爾市三次,而且三次的區都不一樣.無論哪一區、無論是地方行政、還是中央聯邦政府,我都跟這些比利時公務人員打過交道. 再加上我跟老聶許多朋友都是歐盟官員,一群住在比利時的外國人湊在一起時,除了交流信息之外,就是吐苦水 – 幾乎每個人都被比利時各級行政單位(也就是政府階層)“修理”的很慘.
老聶的好友德國人 T 前年再婚,新娘 P 很巧的也來自台灣,很自然的,我們這兩對德台聯姻常常一起閒話家常.談到比利時政府,T & P 是一肚子氣.
P 先開始.“我們是在台灣登記結婚的,為了要在比利時取得合法居留,我必須要在比利時登記結婚. 我先去我住的區登記,區政府人說我不是比利時人,不能在這裡辦,必須去市中心的老城市政府登記. 我跑到市中心,他們說結婚登記只上午辦理,下午不收件. 我又跑第二趟,但當天因為事情太多,所以抵達窗口時離中午休息時間只剩十分鐘. 市政府人員看到我只是冷冷的說,今天已經不收件了,改天再來, 就把將窗簾拉下了.”
T接著說. “我看 P 一個人搞不定這些比利時官僚. 她才剛來,又不會說法文,我怕他們欺負她外國人,所以第三趟時是我就請了假陪她一起去.這次總算可以交件了,但受理人員又說,P 是非歐盟成員國人士,所以文件要去比利時外交部公證後才能受理. 我們只好立刻趕去比利時外交部公證處,但公證處又說他們不承認台灣的結婚證書,必須由中華民國駐比利時代表處認證後比利時外交部才能認證…… 就這樣,我們被這些該死的比國人踢皮球,跑了快十趟才把婚姻登記辦完.”
T & P 生氣又無奈的將故事全盤托出.
老聶的另一個德國同事 J 的太太 S 也有類似的 “踢皮球經驗”.
德國屬於歐盟國家之一,國民享有歐盟境內自由遷徙工作的權利,所以 J 在比利時的居留沒問題. 太太S 本來是哥倫比亞人,居留比國需要登記完結婚後,才能依親取得居留,這也沒什麼問題. J & S 結婚多年,還有兩個孩子,全家曾因 J 的工作而派駐過韓國,馬來西亞,哥倫比亞等.
去年 J 被調回總部,必須重新辦理比國居留時,問題卻來了.
J的檔案完全沒問題,德國籍,歐盟官員,居留證理所當然該下來.S是配偶,在這些年間又取得德國籍,本來也是順理成章,不料由於 S第一次在比利時居留時是哥倫比亞國籍,比利時內政部的電腦紀錄說她是哥國人,所以不能享有歐盟公民待遇.
“可是她拿的是德國護照呀.”J 陪在 S 身旁,拿出 S 的德國護照向區政府人員說明.
“沒錯,但我們內政部的電腦檔案中是哥倫比亞籍,我必須根據中央的紀錄行事.”區政府負責人解釋.
“那怎麼辦呢? 你們的記錄錯了呀.”J & S 詢問.
“您必須先申請變更國籍,然後再辦居留證.”
“變更國籍? 那請問如何申請變更?”
“您要帶著德國政府頒發給您夫人的取得德國國籍證明文件,還有您們的結婚證書來,我才能替您們辦.”
“德國國籍證明文件? 護照不就是嗎?”
“護照不能證明您的國籍,必須要是德國的法定文件,上面註明您夫人是如何取得德國國籍的證明文件才行.”
“護照不能證明國籍? 那大家幹嘛還辦護照? 出入境管理局也不用看護照了吧,豈有此理”J 一肚子氣在心裡想.
可是沒辦法, J & S 看那區政府人員一副鐵面無私的樣子,想想與其爭論也沒用,不如爭取時間趕緊回家拿文件, 轉身就走.
雖然 J & S 與另一對朋友 T & P 住的區不同,但布魯塞爾市各區政府辦公時間及手續大同小異 – 早上八點至中午12點,當天號碼牌發放完後即不再受理,明天請早. J & S 老早知道比京這種官僚作風,因此當天不到八點就去排隊了,本來以為一切順利的,但卻不幸槓龜.
當 J & S再度回到區政府辦公室時,已是早上十點以後.所幸的是,還有當天受理名額.他們回到剛才那位服務人員的窗口,將 “德國國籍證明”及 “結婚證書”給他.
“文件是對了,但是德文的……”受理人員看過文件後說.
“是的,不過德語也是比利時的三大國語, 對吧? 應該是受官方承認的吧.”J & S 開始有個不好的預感.
“嗯…, 您說的是沒錯,但德語只在比德邊境的那一區被承認,布魯塞爾市的公定語言是法語及荷語,德語不在其中. 這個我無法決定,我必須去問負責變更國籍的那個同事.”承辦人員消失在窗口.
五分鐘後他回來了,然後一臉無奈的說: “我看得懂您這個文件,但我的同事說這個文件不合格,她無法辦理. 您必須將文件先去翻譯成法語,然後拿去外交部的公證處公證蓋章,最後再拿回來我們這裡辦理國籍變更. 等到國籍變更手續完成,您的夫人在我們的內政部紀錄登記是德國人時,我們再辦理她的居留證.”
媽呀! J & S 心裡想,這是什麼規定,是哪國國籍跟他比利時政府一點關係沒有;況且 S 早在十多年前就入籍德國了,是比國的電腦記錄與事實不合,為什麼我們得受他們折騰?! 但沒辦法,誰讓歐盟總部在比利時這個國家?
J & S離開後區政廳後,先是打聽德法語的國家認證翻譯(私人翻譯沒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在法律文件上),然後將文件送去翻譯;翻譯完成後再去比利時外交部的公證處 – 這樣子折騰下來,三天過去了.
本來以為故事已經進入尾聲,不料又再起高潮.
比利時外交部的公證處辦公時間是早上到下午,中午休息時間一小時. S 拿到翻譯文件後,馬上趕到公證處.
不意外的是,與所有的比國公家機關相同,公證處大排長龍.
所有人在繳交公證文件前,必須經由公證處的一個櫃檯小姐過目,然後決定你去哪個窗口.
這個小姐除了辦公外,還不時的用手機跟別人聊天.雖然眼前在等她決定的人已擠滿了公證處的大廳,她還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等了半個多小時後,總算輪到 S.
S 將文件的德文正本及法語譯本給小姐看,並且向她說明是為了在區政府變更國籍登記用的.
那個小姐瞄了一眼,就冷冷地說出四個字: “不用公證”.
S 起初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聽錯,她再度詢問: “不用公證? 可是區政府人員說要公證後他們才承認.”
“不用公證,根據1987年的 ‘布魯塞爾公約’,德國官方文件不須比利時公證.”小姐沒有耐心的說.
“可是那為什麼區政府強調我一定要有你們這裡的蓋章?”S 不死心的說.
“他們搞錯了,不關我的事.”小姐簡短回答,而且做手勢讓下面一個人過來.
S 這時明白大概區政府真的搞錯了,但非常了解比國公務員的她,最後要求: “可以麻煩您給我一份 ‘布魯塞爾公約’的書面內容嗎? 我怕區政府的人還是不承認我的文件.”
這個小姐還算明理,不但給了 S 一分公約內容,還在上面蓋上外交部公證處的章,算小小的認證了這份文件.
第二天一早 J & S 帶著所有文件再闖區政府,拿著外交部公證處發的那份布魯塞爾公約’,總算讓辦理人員啞口無言受理文件.
故事聽到這裡時,我跟老聶自然是目瞪口呆 - 故事內容精彩直追北京天橋下的說書先生! 而比利時這個國家的官僚作風、還有中央地方政府各說各話、各行其政也算是讓我們開了眼界了.
類似這樣的大小故事,在我們的身邊太常發生了.大到居留這樣的法律事件,小到超市買個菜的日常生活瑣事 – 比國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Monsieur/Madame, je ne sais pas vous aider.”(法文直譯:先生/小姐, 我我對您愛莫能助.)
就是這句話,從上到下,從官員到店員,他們將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彷彿周遭的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就是這樣推卸責任的心態,造成比京成為西歐最髒亂、無序、建築物老舊的首都城市. 也是這樣漠不關心的態度,讓伊斯蘭聖戰士在此生根繁衍壯大.
寫到此,我覺得胸口有股窒息之感 – 一種對比利時這個國家的無奈及憐憫. 比利時人不是不清楚自己國家的狀況,可是,就像比利時好友 H 所說的:
“區區小民又能如何? 跳梁小丑的政客們每天在上面爭吵,他們都一樣,我們沒得選擇. 最好的時光反而是那541天沒有政府的期間,至少這段時間裡,我們減少了政客們的薪水,為國民省下稅金.”
被 H 一語道破的這個赤裸裸真相讓我震驚的啞口無言,也似乎給我些警惕:
當一個國家內部爭論不休;當政治人物只是爭權奪利的政客;當多數政客們都在利益分贓棄國策而不顧時;當大多數國民都覺得無所謂了,因為選舉只是從爛蘋果中挑個比較不爛的, 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但願中華民國在台灣永遠不會走到比利時這一步!
後記:
自布魯塞爾市宣布恐怖威脅至今,我持續的關注各方媒體報導與分析,除了掌握時事外,更有興趣了解比利時這個國家最深層的問題,也藉機將我這些年來對這個國家的認識與觀察跟讀友們分享.
就布魯塞爾市為何成為歐洲伊斯蘭聖戰士之都,我覺得網路上有三篇文章的分析角度及觀點最中肯完整,巧的是,其中兩篇都被台灣不同媒體分別以報紙,雜誌,甚至電視新聞方式所採用.我列舉如下:
1. 紐約時報在 2015年11月24日 (比京恐怖威脅危城第三日)的報導,題目是 “Terrorism Response Puts Belgium in a Harsh Light”(中文可譯成:比利時政府對恐怖主義的不當應對策略讓比利時備受各方爭議). http://www.nytimes.com/2015/11/25/world/europe/its...
* 聯合新聞網中文節譯:不理情資、漏逮恐嫌 比利時遭諷「反恐大擺爛」
http://udn.com/news/story/8988/1338710-%E4%B8%8D%E...
2. “經濟學人”在2015年11月21日(危城第一日)的報導: “Jihad at the Heart of Europe”(中文可譯成:處於歐洲核心裡的伊斯蘭聖戰士).
http://www.economist.com/news/briefing/21678840-br...
* 想看中文者, 可以參考天下雜誌中文節譯: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
舒舒小語: “經濟學人”是我必看的新聞周刊,雖然有些人認為他的言論右派保守, 但我覺得其內容簡潔 – 一周一次; 而且話題包羅萬象 - 從嚴肅的政經議題到新奇前進的科學醫學報導都囊括其中.每周瀏覽經濟學人後,就可以稍微掌握國際社會的脈動及世界的模樣,成為我多年來最愛的周刊.他們的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HIGROUP.TheEconomist
3. 加州柏克萊大學歐洲研究所長 Dr. Jeroen Dewulf 的“Molenbeek, Europe’s capital of jihad?”(莫倫貝克,歐洲的伊斯蘭聖戰士首都?)
http://blogs.berkeley.edu/2015/11/18/molenbeek-eur...
德沃福博士出生於比利時西北部大城根特附近,是道地的弗萊明人 (Vlaam),對於目前處於分裂危機的比利時,有著深刻的認識.
其他莫倫貝克區相關報導:
- 聯合報特派記者蕭白雪的比京莫倫貝克區隨筆:
http://udn.com/news/story/8988/1338745-%E6%AF%94%E...
- 中國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