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已在修改後另外轉載於天下雜誌的【換日線】頻道唷~

歡迎讀友前往指教,和舒舒對話,感恩~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05&nid=7211

 

2016 年 11 月 9 日, 在號稱美國史上最醜惡、最低俗、最令人失望的總統選舉日中,川普 (Donald Trump) 以黑馬之姿當選美國第 45 任總統,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也在全球引發熱烈討論:是民主老大哥美國出了問題,還是冰山的一角終於浮上檯面?

 

在選舉結果揭曉當天,我曾在臉書發過簡短的一些即時感想 – 請參見我的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diplomate.x/

 

 

在選後的四十八小時中,除了看到一些台灣網路上的分析外,我盡量觀看、收聽、蒐集西歐主要媒體(德國、法國、英國)的意見,希望能把一些歐洲觀點介紹給讀友。

 

當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一面倒 ~

 

西歐的主要政治人物對於川普的當選除了大感意外,大部分的情緒是失望和憂慮。即使英國首相梅伊 Teresa May 在第一時間內向川普道賀,歐洲其他重量級人物的反應是遲來且保留的。

 

德國總理梅克爾保守的恭喜、法國總統歐蘭德有所保留的發言、歐盟主席容克 Junker和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茲 Schulz 公開表示擔心未來美歐關係,特別關注去年巴黎氣候變遷論壇的決議是否會因為川普政府上台而改弦易策。。。

 

在民間方面,無論是電視媒體的街頭訪問、還是社群媒體的發言,多數西歐民眾對於川普貶多於褒,意外美國人民做出這樣的選擇。

 

 

熟悉歐洲政治氛圍的朋友都知道,歐洲的主流政治思想是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即使這幾年受到希臘經濟危機、中東難民湧入、歐洲經濟停滯不前等因素,右派甚至極右派的白人民族、民粹思想開始抬頭,一般西歐人多數 “信仰” (believe in) 民主法治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人道主義 (humanitarianism)、社會團結  (social solidarity) 這些原則。

 

也就是說,這些西歐人認定的政治正確 (political correctness - PC) , 在某個程度上已經成為社會上默認的一種近乎教條主義的觀念。

 

主流媒體鼓吹這個價值觀、學校老師反覆的在公民社會課程中為學生洗腦、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博取美名,更進一步強化這樣的思想。如果社會中有人有不同的聲音,很容易被貼上 “愚蠢”、 “反智” 、 “反民主” 、 “暴民” 、 甚至 “納粹同黨” “共產黨” 這樣的標籤。

 

因此,面對川普這種 “極端”、 “大破” 的言論,多數西歐人是不能認同的。

 

特別是法國女性,更對川普厭惡到極點。

 

在二十世紀初西蒙德波娃這些女權主義尖兵所發起的女權至上運動影響,多數法國女人是女權主義的信仰和捍衛者。從爭取女男平權到拒絕當家庭主婦、做家事、生孩子、結婚等,這些都是許多法國女性堅持的人生原則。

 

身為女人,我一方面尊重她們的人生選擇,但另一方面卻不確定過度的堅持,是否真能為女性帶來幸福。

 

最簡單的例子:

我在東京讀書時認識一群法國留學生。所有的法國男生在日本如魚得水,因為日本人崇 “白” 的心理,讓這群法國男性很容易找到日本女朋友。相反的,強勢自主的法國女孩卻在日本陷入乏人問津的窘況;即使一些漂亮的法國寶貝一時找到日本男友,最後也會因為 “法日文化差異” 而告分手。所以,在東京的法國人都被簡單地分成兩種類型: 快樂的男性和哀怨的女性。

 

我問一個跟我挺要好的法國男性:為什麼法國女孩不嚐試跟在日法國男性交往?

朋友告訴我,不是不想,而是沒有法國男性想找她們當女朋友。

 

“我問妳: 一個自我中心、做人做事強悍、動不動就跟你爭論、自認天之嬌女、沒事喜歡批評的女孩,和一個溫柔順從輕聲細語的女孩站在一起,妳覺得我們男生會比較喜歡哪一個?” 他看著我問。

 

“我承認,我們法國人喜歡批評、抱怨,但法國女人太累了,沒事就要爭,脾氣又大,自我中心意識超強,我好不容易從法國跑到日本,怎麼會想交法國女朋友?!”

 

這個朋友在日本交了一個韓國女友,之後換了個中國女友,最後跟一個日本女孩結婚。

 

也許你會想,這個法國男人可能只是個例外。不過很可惜,我認識的在日法國男性朋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最後都跟日本女孩結了婚,或者留在日本發展、或者回法國定居。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法國男人都娶了外國女人。法國男性的伴侶還是以法國女人 (或者男人)為主,不過法國的離婚率、或者該說不婚率 (記得之前看到一個數字: 80% 以上的男女只同居不結婚),也是世界前三名,這跟法國女人強調性別解放的想法不無關係。

 

 

談完法國女人我們再回來看看西歐整體社會。

 

我個人認為西歐人信仰的理想的確很高尚,那是建立烏托邦理想國的必要價值觀。然而,思想必須依靠實踐才會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實質意義,西歐人實踐的如何呢?

 

 

從歷史上來看,歐洲國家曾經是制霸過全球的霸主 – 海陸霸權、工業革命、科學研究、人文藝術、社會思想等等,歐洲 (特別法國) 曾經執世界牛耳。不幸的是,這個光環結束於二次世界大戰。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百業待興,而戰後蘇聯共產集團的擴張更讓西歐國家陷入了對共產主義的極度恐懼中;隨著美蘇冷戰對峙,西歐變成美國的附庸。

 

一向自尊心很強的法國人自然不甘一直屈居美國之下,帶領法國 “戰勝” 的總統戴高樂極力嘗試擺脫美國影響,與德國、義大利這兩個當年的戰敗國搞出了歐洲共同體 (EC - European Communities, 今日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 - EU的前身) ,希望能藉此整合西歐,以法(主) 德(副) 的方式,與美國平起平坐,重溫拿破崙掌控歐洲的光榮。

 

但隨著七零年代英國 (美國在歐洲的間諜) 的加入,和一些傾美的歐洲國家陸續加盟,歐盟的路越走越艱難。

 

這幾年歐盟國家面臨歐元危機、敘利亞難民湧入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聯盟內的兩人三腳越走越跛,28個會員國有29種聲音,紛紛擾擾,爭論不斷。

 

 

歐洲人自詡為人道主義者,批評川普為了防止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築牆政策,但歐洲人又是如何對待移民的呢?

 

歐盟國家今年年初通過了每個會員國依人口數量和國民所得制定出來的 “敘利亞難民接收名額”,結果多數國家對此決議置之不理,不但不履行這個規定,反而想方盡法的將已入境的難民們趕出國境。

 

在去年(2015)春天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人道宣言:我們辦得到! (Wir schafen das!)” 之後, 逾百萬的難民經由海陸兩路來到歐盟邊境。

 

如蝗蟲大軍逼境的難民潮嚇壞了與德國交界的歐盟會員國,奧地利在德奧邊境開始設路障檢查;匈牙利、以及其他前南斯拉夫國家則紛紛在國界架起鐵網,軍警日夜巡邏。

 

德國總理梅克爾不但被其他歐盟盟友埋怨,在德國內部更是被反對政黨猛烈攻擊,甚至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及姊妹政黨的基督教社會黨 (CDU/CSU) 都出現了反對她的聲浪。在連續輸掉兩場地方選舉後,梅克爾只好急忙促使歐盟出面與土耳其簽訂難民安置條約,在歐盟出錢、讓利的前提下,將敘利亞難民這個燙手山芋丟給人權紀錄不良的土耳其。

 

 

以 “自由、平等、博愛” ( 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 ) 制憲的法國比德國更好不到哪裡去。

 

早在十多年前非法移民便秘密潛入法國西部的加萊地區(Calais),企圖橫渡英倫海峽前往英國。這兩年隨著敘利亞難民潮,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此地,難民營漸漸形成,被稱為加萊叢林 (Calais Jungle)。

 

這群逾七千人無家可歸的難民和非法移民,一方面被英國拒之門外,一方面又被法國政府驅逐。諷刺的是,主張驅逐難民的主力,不是在位的左派政府,而是老把人道主義掛在口上的一般法國民眾。

 

張嘴閉嘴就是人權的法國人,面對這群難民突然沒了同情心。

 

除了惡劣的硬體生活條件外,當地許多商店拒絕賣東西給難民們,當地法國人歧視難民、對他們惡言相向、甚至在難民營縱火。歐蘭德政府面對抗議不斷的民眾壓力下,只好答應陸續驅逐關閉加萊地區的難民營。

 

目前法國政府宣布該地區的難民和非法移民已全部另行安置,但法國社會的反移民反難民聲浪卻沒有消失,難民們的命運仍前途未卜。

 

 

始終自認紳士、文明的英國,在今年六月通過了震驚歐洲的脫歐公投。公投背後最大的推手議題,就是反對移民。與德法不同的是,這些移民不是非法移民或者中東難民,而是依歐盟法條合法移住到英國的其他歐盟成員國公民 (尤其以波蘭人最多) 。

 

 

當然,並不是所有歐洲人都是種族歧視者。對許多西歐人而言,保障人權、維護人道尊嚴仍是重要價值。但不可忽視的,歐洲社會中抱有反移民/反難民想法的人絕非少數,將這種仇外想法付諸行動的人也越來越多。

 

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際,歐洲人或許也該面對自己的現實,試著接受與政治正確不同的意見、化解社會裡仇外的負面情緒,而非矯情媚俗、假仁假義的批判川普和他背後的美國選民們。

 

 

參考連結:

* 加萊叢林Calais Jungl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A0%E8%90%8A%E5%8F%A2%E6%9E%97

 

 

* 關於川普: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26&nid=7205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10/article/4990

 

http://magazine.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_mag_page.aspx?id=61197&p=0&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arrow
arrow

    舒舒 Cho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