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會對一般人而言, 是有些遙不可及的. 高峰會討論的多是國際政治, 世界經濟或環境保護等議題. 由於決策者是各國高層政治人物, 甚至是國際社會, 所以表面上看來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距離挺遠的.
關於高峰會的內涵, 大多數人可能看到的是會議期間的媒體報導, 如電子媒體, 報章雜誌; 若你正好住在高峰會舉行地點, 還有可能會遭遇交通管制或遊行抗議等 “生活變數”.
撇開這些嚴肅的議題, 其實高峰會常被人忽略但又最值得八卦的一點, 就是所謂的人身安全.
要知道, 高峰會的出席成員都是各國領袖級人物, 無論他們是否為國際恐怖分子的目標, 他們的人身安全公認比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來的重要許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 元首保全的安排常常變成高峰會會前的最重要議題.
就拿目前全球最有 “人氣” 的元首美國總統歐巴馬來說, 他一出國門就是千人以上的護衛隊, 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根據華盛頓郵報 2013年報導, 歷屆美國總統出行除了外交與相關議題的負責人員外, 還有專機調動, 軍機護航, 豪華轎車運輸安排等等你很難想像的細節. 粗略估計, 歐巴馬為期一周的非洲之行花費 (人員食宿與薪資, 各方調動等, 但不包含美國國安系統私下調動的經費), 就花掉了美國國庫數十億新台幣 (六千萬至上億美元). 這次歐巴馬來歐洲參加 2014 核能安全高峰會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 NSS),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等等, 又是千人儀仗出行, 雖然讓其他國家裡領袖羨慕的心癢癢, 但卻苦了在家的美國人. 2013 年因為美國聯邦政府發不出薪資, 一度造成政府部門停擺, 無以計數的美國人生活受到影響. 最近為了社會保險, 新的健康保險 (俗稱Obamacare) , 與教育相關的各式政策, 美國人必須縮衣節食. 但歐巴馬一出白宮, 無論是美國境內打高爾夫或是境外高峰會, 就要燒掉一大筆納稅人的錢.
相對美國的大款, 歐洲聯盟 (簡稱歐盟) 高層就低調多了.
無論是歐盟總統 Van Rompuy (范佩龍) 或是歐盟執委會主席 Barroso (巴羅佐), 這兩位歐盟組織最高政治人物, 出席高峰會或國外訪問時, 雖然也有同行官員與隨扈, 但人數都控制在二, 三十人左右, 相當低調, 讓歐洲納稅人心裡踏實些. 不過, 那畢竟是因為歐盟的 “特殊地位”, 所以算是反常. 通常各國元首出國, 隨行人員一向不少; 一方面是因為人多好辦事, 另一方面是安全問題不可小覷. 歐盟因為不是一個 “國家”, 而歐盟成員國的元首也不喜歡歐盟的姿態過高, 所以歐盟的最高層人物是非常謹言慎行的.
這裡想說個題外話: 在我深入接觸過的國家中, 瑞士的政治人物算是最平民化的.
瑞士的總統是最高政治局 (Bundesrat) 裡的七個人輪流當的, 每個人也都兼任各部部長. 當總統或部長出訪外國時, 隨行人員總能控制在最小範圍裡; 就連他們在瑞士的日常生活, 也簡樸的讓人想豎起大拇指稱讚 : 沒有名牌的服飾裝扮, 沒有豪華賓士轎車接送, 他們的庶民生活方式, 平易近人到你星期天早晨出門買麵包的路上, 竟然可以與他/她們擦身而過 – 這種 “公僕” 態度, 令人折服.
回來談高峰會, 在外交圈心知肚明的一個潛規則是: 輸人不輸陣. 國家越小, 出席者越眾. 小國通常會比較喜歡擺排場, 因為國勢不夠強, 人勢強些還是能在某些談判中壯點膽.
許多國家想多派人出席高峰會, 但又有經濟面的實質考量, 就有了所謂的 “機動調派” 策略.
例如今年三月底安倍出席荷蘭海牙核安高峰會時, 日本代表團也超過了百人. 不過許多出席的日本外交官不是跟安倍一起從日本過來的, 而是由日本駐歐洲各國的使館借調過來, 例如法國, 英國等國家. 雖然強大的儀仗陣容讓其他國家感受到日本自福島事件後對核能安全議題的重視, 但即便這樣的因地制宜安排, 這一場高峰會仍燒掉了日本一大筆錢. 不知道對於忍受日圓貶值, 經濟持續低迷的日本人而言, 這個核安高峰會能為他們帶來多少實質利益?
總而言之, 高峰會其實是件勞民傷財的活動, 如果不必要的話, 也許不參加, 甚至不舉辦, 對與會國的公民們而言才是最大福祉. 但若是勢在必行, 也希望這樣的國際外交會議的確能為地球公民們帶來些實質正面的成果, 而不只是場虛浮的政治嘉年華.
目前的台灣受到國際政治的現實所迫, 能夠參與的國際會議非常有限, 許多台灣人都希望台灣能進入像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 然而就實際面來看, 聯合國的會員身分, 究竟能為台灣人創造多少福祉? 身為會員國必須付出的代價又是多少? 這其實非常值得台灣人民與提倡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政治人物來共同思考. 以跟台灣政治現況非常相似的瑞士而言 ( * 我會另闢專文解釋為何瑞士與台灣相似, 所以這裡就不多贅言), 他們是直到 2002 年才正式加入聯合國的. 自入會後, 瑞士社會陸續有希望退出聯合國的討論, 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