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接上文: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島事件能否如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般和平收場? (一)  ) 

 

我花了許多筆墨在介紹烏克蘭危機的前因後果上, 接下來才是我想寫此文的重點:

 

公民自決的合情合理合法性 

 

公民自決一直是西方 (歐美民主國家) 推崇的民主式政治行為. 公民自決主張住在特定土地上的人民, 有權力來決定自己的政治體制與歸屬國家. 因此, 每當世界某些角落裡的少數族群想要爭取民族獨立或族群自決時, 西方社會總是予以同情的眼光, 甚至給予實際支持, 並且譴責那些不允許境內族群獨立的國家, 例如中國的西藏問題.

 

那麼, 在這次的烏克蘭事件中, 西方又有什麼反應與舉動呢?

 

首先, 沒有西方大國承認此次克里米亞島的公民自決結果.

 

多數國家都站在烏克蘭政府這一邊, 認為這次公民自決是不合法的, 西方媒體統一口徑認為公民自決背後有俄羅斯普京強權的操縱.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烏克蘭政府統計, 目前克里米亞島超過 58 % 的居民是俄羅斯裔. 俄羅斯族群在烏克蘭境內雖屬於 17% 左右的少數民族, 但在兩千四百多萬人口的克里米亞島上卻是 58% 以上的多數族群. 無論是在民族情感上, 或是語言文化, 俄羅斯裔人希望回歸俄羅斯, 而公民自決結果如此, 其實並非意外.

 

從歷史角度來看, 克里米亞島早期曾被不同的帝國統治過;自十八世紀末期成為俄國沙皇領土後, 一直屬於俄國勢力範圍. 蘇聯時期是克里米亞自治區, 聽從俄羅斯中央號令. 1991年蘇聯解體後, 克里米亞被乘勢獨立的烏克蘭納入, 成為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區. 所以, 若以政治歷史學來評斷, 克里米亞島似乎更該歸屬俄羅斯.

 

 

那麼, 西方國家為何沒有支持這樣一個看似合情合理, 甚至也許也合法的公民自決呢?

 

 

國家利益大於政治理念

 

全球最強烈反對克里米亞公民自決結果的不是別人, 正是冷戰期間蘇聯的對頭美國.

 

雖然冷戰早已結束, 但美國始終擔心俄羅斯勢力在東歐與西亞死灰復燃. 對美國而言, 最理想的發展, 就是將前蘇聯國家納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簡稱NATO : 是美國在冷戰期間掌控歐洲國家的機制. 隨著冷戰結束, 歐盟擴張而式微; 最近因為克里米亞危機再度躍上國際舞台, 美國總統歐巴馬三月訪歐時, 特別前去打氣.); 次理想選擇, 便是利誘這些國家加入歐盟; 最糟的狀況則是他們重回俄羅斯老大哥懷抱.

 

今日的烏克蘭內政, 已變成美俄兩國較勁地緣政治勢力的戰場; 對烏國本身而言, 是族群間彼此仇恨加深, 政治上親俄或親歐美派政黨相爭, 內政分裂, 是禍不是福.

 

 

經濟巨人, 政治侏儒的歐盟, 在此次烏克蘭事件中表現最差.

 

先是歐盟 29 國無法在俄國進兵烏克蘭時立即形成內部共識, 發表官方看法反對俄羅斯出兵; 隨著局勢的惡化, 會員國間對於該如何與俄羅斯交往, 意見紛歧越來越大.

 

前共產國家的波蘭最支持烏克蘭, 主張以強硬手法制裁俄羅斯, 遏阻其勢力向西. 這很容易理解: 對於身處東歐的波蘭, 在政治上對以往的蘇聯政權反感; 在經濟上, 擔心一旦俄羅斯勢力回歸東歐, 可能會造成東歐境內的移民現象, 這會傷害到波蘭在此地區的既得利益.

 

 

反觀執歐盟牛耳的, 法, 三國, 對於普京政權相對容忍溫和. 原因大致如下:

1.三國畢竟距離烏克蘭遙遠, 沒有立即的地理政治威脅感;

2.三國跨國企業在俄羅斯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因此國內反對制裁俄羅斯的遊說團體很多;

3.旅居在三國的俄羅斯 “大款” 與菁英, 從經濟層面 (銀行存款與投資) )與政治理念 (民間外交) 方面深入滲透三國的政治經濟社會, 讓三國內部的一些社會菁英份子對於俄羅斯擁有好感;

4.德法與許多歐盟國家的重要能源來源是俄羅斯的天然氣 (烏克蘭也是), 一旦與俄羅斯交惡, 天然氣供應立即受到威脅, 國內經濟行為都會受到嚴重連鎖影響.

 

在這樣的現實政治背景下, 烏克蘭/克里米亞事件將如何收場, 實在很難預期.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假設, 台灣某天舉行公民投票, 結果超過半數決議台灣獨立, 國際社會會如何反應? 順著此次烏克蘭/克里米亞事件的走調推論, 我很怕會演繹出一個我不願看到的結果; 而這個結果, 我留給各位讀者去想像.

  

 

這些年來我憑著自己的 "歐盟外交官身分", 有許多機會與一些大國外交官, 政府官員, 國會議員等政治菁英私底下交流. 通常, 我保持著絕對的低調, 陪在外子身邊聆聽這些政治人物對各類話題的評論; 若有人對於亞洲面孔的我有興趣時, 我的自我介紹一向是:

"我來自台灣, 民主自由的中國 (Free & Democratic China)!"

 

若有人再有興趣跟我討論關於中國, 甚至台灣海峽國際情勢的話題時, 我會點到為止的說: "很可惜, 民主的貴國政府, 不願與民主的台灣建立更密切, 或者正常的外交關係."

 

 

通常我得到的回應是, 尷尬的微笑, 技巧性轉換話題; 有些私交比較好的官員會坦承:

 "沒辦法, 中國的市場太大了."

"與中國的交流勝於一切."

"我們的企業對於中國市場有興趣, 我們必須為他們的立場考量."

"中國的文化悠久, 地大物博, 很令人嚮往."

....... 等等等多不勝數的理由.

 

在台灣, 大家普遍認為是中國大陸打壓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外交活動; 實際上是, 很多西方國家因為不願得罪中國, 自己都設了個 "小警總", 將限制設得又嚴又死.  各國為了省麻煩, 將許多中國可能根本不會去抗議或注意的交流活動一概拒絕, 因為, 台灣再好, 也只是彈丸之地, 沒有必要為了台灣, 冒上得罪中國的險.

 

 

當然, 我不贊同中國打壓台灣的國際舞台, 但我更想譴責的是西方國家的虛偽 (hipocracy). 

 

有個美國外交官對我說:

"國際社會裡沒有公平正義, 只是現實殘酷的政治叢林. 早年我在台灣學過中文, 所以對台灣有私人情感; 但後來你們放棄了中文的市場, 我們的外交官就直接到中國大陸學中文. 你覺得, 他們的朋友裡, 大陸人還是台灣人多? 他們私下會偏向大陸, 還是台灣?"

 

 

國際政治殘酷可鄙的現實法則

 

國際社會裡, 沒有永遠的敵人, 所以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沒有不變的真理正義, 只有彈性的自利主義

 

大國爭相譴責強權, 因為他們怕強權國家有天變得跟他們一樣強, 瓜分他們的既得利益;

 

小國沒有選擇餘地, 只能西瓜偎大邊, 趁著大國間彼此你爭我奪之際, 找出自己的利基, 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所以, 蕞爾小國的台灣不能對美國與日本的支持或其他國家的同情有太多的期待, 因為國際政治是血淋淋的叢林法則, 實力的角力場. 我們唯一能做的, 是不斷的強大自我, 讓自己越來越好:

   

1. 在政治方面: 展現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爭取他國菁英與社會大眾對我們的認同; 在外交方面, 智慧的運用彈性實質外交, 在適當時機與議題下, 以捆綁方式 (trade-off in package) 與他國交換有利條件;

 

2.   在經濟方面: 穩固基礎, 找到台灣的利基產業進行扶植, 並確實執行產業升級與周邊配套政策;

 

3.  政府一旦扶持明星產業, 代表一部分資源將流向那些產業, 造成對社會另一部份成員的不公平, 這時必須以配套的社會福利政策來平衡資源分配; (* 韓國就是這麼將三星, LG等這些企業推上國際舞台的, 日後我會就此再多解釋)

 

4.   在教育方面: 做全面改革 – 今日台灣已經達到 “有教無類” 的理想, 但 “因材施教” 似乎更迫切.  十二年國教若只是惡化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不如將資源與精力放在高等職業教育, 以培育社會與企業所需的專門技術人才. 這方面, 歐洲的德國, 瑞士都做得很成功, 我建議教育部官員來歐洲考察時, 是貨真價實的來 study , 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 然後變相成旅遊團.

 

5. 在文化方面: 名正言順的承認我們是正統的中華文化傳承者, 我們用的正體中文 (traditional Chinese) 是保留了古典中國文化精隨的文字; 我們的學子, 有深度的國學教育, 能背唐詩宋詞, 熟讀老莊, 孔孟. 我們要去發揚書法, 象棋, 圍棋等傳統文化, 甚至去聯合國文教組織註冊讓他們成為台灣的非物質性文化遺產 (韓國人是註冊, 有時甚至也是剽竊他國文化的專家). 

   政府應該在國際間推廣 "來台灣學中文" 的深度觀光, 而不僅是在 "美食台灣" 這樣膚淺的觀光議題上打傳. 只有透過文化交流, 我們才能讓外國知識份子深刻了解台灣, 對台灣產生情感與尊敬. 當我們贏得國際友人的尊敬時, 他們自然會為台灣說話. 這樣的 "實質外交" 比任何外交活動都來的深遠與實際. 

 

 

後語

 

雖然這段時間台灣媒體對烏克蘭事件的著墨不多, 但陸續都有相關新聞報導. 可惜的是, 這些新聞來源多是CNN, 美新社等美國新聞媒體的簡短翻譯稿, 對事件的前因後果都沒有說明, 而且立場明顯 (美國角度). 因此, 若讀者對此事件有興趣, 我建議可以以英文或其他外文關鍵字多 google 一下, 去看一些歐洲媒體的報導; 或者 Al Jazeera 的中東立場也可參考 (http://www.aljazeera.com/).

 

  

另外, 我曾看到台灣某媒體上刊載了一些拿烏克蘭的民主運動比做台灣的說法, 我覺得這樣的類比其實不適合. 今天烏克蘭已經是獨立國家, 且並沒有面臨被俄羅斯滅國的險境. 反而是烏克蘭境內少數民族意欲獨立, 在舉行公民投票後, 投票結果受到烏克蘭的反對. 因此, 我個人認為克里米亞島的公民自決才比較像是台灣會發生的故事版本, 所以更關注島上人民的未來

 

 

 

arrow
arrow

    舒舒 Cho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