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人社會中長大的亞洲人的綽號是香蕉 (banana), 因為外黃內白; 拉丁美洲或其他膚色較黑的人則被叫做椰子 (coconut), 因為外黑內白 (小注: 國外的椰子跟台灣的綠色椰子不同唷!). 會有這些名詞出現, 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是以膚色來判斷一個人的.
我認識的一個德國外交官夫人妮娜, 最近跑來跟我抱怨一件事.
“你知道嗎, 你們那些歐盟的安檢人員種族歧視唷!” 妮娜滿臉不高興的說.
“是嗎?” 我反問.
“昨天我去歐盟外交部門, 在前門大廳辦通行證時, 你知道那個櫃檯的人問我什麼嗎? ” 她說.
“怎麼啦?”
“他問我是哪個國籍的.”
“有什麼不對嗎?” 我開始有點好奇.
“我的居留證上寫得清清楚楚, 我是德國人呀. 他還問. ” 妮娜沒好臉色.
“那你就跟他說嘛!” 我試著不火上加油.
“說啦, 我很禮貌, 而且還微笑的說: 我的居留證上應該寫著是德國籍的.”
“他怎麼說?”
“他說: Madame, 我知道, 只是問一下.” 然後妮娜接著說, “你知道他的眼神是怎樣的嗎? 一臉不信我的樣子, 讓人看了有氣.” 妮娜氣的不行.
“後來, 我進安全檢查通道時, 那裏的警衛也問我: ‘你是日本人嗎?’ 我說不是, 我是德國人. 那警衛硬是不相信, 還堅持的說我的父母一定不是德國人吧? 你看, 這是什麼反應? 真沒想到歐盟這麼種族歧視. ” 妮娜忿忿不平地說.
寫到這裡我必須補充說明一下, 我的朋友妮娜是日本移民德國的第二代, 父母都是日本人, 所以長的就是張日本臉, 但偏偏她從小在德國長大, 受德國教育, 骨子裡 100% 的德國人, 連日本都沒回去過幾次, 所以對於別人說她是日本人特別反感. 在公開場合, 除非不得已, 她從不肯講日文, 怕是有點 “種族情結”. 長年在歐洲人的圈子裡打滾的我, 道道地地的黃種人, 而且在台灣長大, 很能理解妮娜的感受, 因膚色而來的特殊待遇, 常常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這也大概是她會來跟我抱怨的因素之一.
偏偏妮娜不是一個特例. 在歐洲這個白種人 “主宰” 的社會裡, 若你是有色人種, 勢必引來特殊目光. 而這種特殊眼光, 不一定只停留在表面的膚色, 有時還牽扯出複雜的文化差異與別人對你的預設立場.
首先, 在以白人為主體的歐洲國家裡, 若你是有色人種, 根據你的膚色不同, 在不同的國家, 大概會有下列幾種不同反應:
1. 北歐國家:
多數人都是金髮藍眼的標準白人. 若你是有色人種, 不管黃黑紅, 你大概都會被貼上外來移民或觀光客的標籤.
2. 中歐國家, 如德國, 波蘭, 奧地利, 瑞士, 匈牙利等:
這些國家中除了德國之外, 東歐移民比較多. 他們也是白皮膚, 有時膚色可能稍微深一些, 信仰的是天主教或東正教, 與地主國文化背景相似, 不開口不太能從外表分辨出來是外國人.
好友奧地利外交官貝緹娜就坦白的告訴過我, 在21世紀前的奧地利, 只要看到來自東歐的移民, 例如前南斯拉夫共和國, 都會直覺地認為他們是水電工. 因為當時在奧地利多數的水電工人是從那些國家來的. 這種對人的預設立場, 有時是不公平的, 甚至會帶給別人難堪.
她舉了個同事的例子. 幾年前一個外交官同事娶了個塞爾維亞新娘時, 周遭人異樣的眼光紛紛而來. 有些人覺得新娘必定是因為移民或經濟因素才嫁給他的; 也有人則是家裡水管不通時, 打電話給他太太問可否介紹親人上門修理. 其實新娘本身是個教育水準很高的知識份子, 但因為 “有色的眼鏡” , 讓她在奧地利剛開始的生活很辛苦. 其實那些朋友沒有惡意, 只是因為一般奧地利人接觸到的外國人有限, 所以對各色人種有著難以抹滅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
當我問到奧地利人如何看待亞洲移民時, 貝緹娜神秘的笑笑說, “早年都是日本觀光客來奧地利, 根本沒什麼亞洲移民, 所以我們對亞洲人一點不了解, 看到黃種人時, 大多是抱著好奇的態度. 現在大家都在談中國熱, 維也納市到處可見中國觀光客, 他們出手大方的程度令奧地利人咋舌.”
總之, 在這些中歐國家裡, 黃種人仍屬少數移民, 因此普遍被視為 “外國人” , 而且多沒什麼負面評價, 所以有色眼光比較少.
想特別一提的是在德國境內的土耳其人.
他們長相上不是白人, 但也不是黃種人, 五官深邃, 就中國人古老的說法, 跟新疆的維吾爾族是同鄉, 信奉伊斯蘭教, 語言文化都與德國本土差異很大, 是德國最大的外來族群. 由於伊斯蘭教對女人的各種限制與不平等待遇, 讓強調兩性平等的德國人很不以為然. 加上德國國內新納粹份子的崛起, 這幾年來德國白人跟土耳其移民發生衝突的事件越來越多, 族群融合議題再度浮上政治檯面.
(未完待續 : 管你香蕉還是椰子, 只要你有色, 我們都歧視! (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