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WHERE?
歐洲這麼大, 去哪兒玩?
視季節與光線, 歐洲隨便一個小森林都可能有這樣的美景.
Domaine Bois des Reves, Belgium (比利時, 夢幻森林), 攝於2015年1月中
在 “緣起” 我曾提過一些朋友來歐洲旅遊但卻沒能盡興,原因有許多, 例如想看的博物館沒買到票; 想去的景點被跟團的行程取消; 住宿旅館條件不佳; 旅遊景點與期待差距太大等等……
根據我的經驗,旅行的事前準備越周詳, 失望的意外會越少,特別是國人較不熟悉的歐洲, 即使同一個國家內, 風土人情會依地區差異, 所以旅遊目的地的選擇非常重要.
一個好友從未來過歐洲旅遊, 打算今年九月全家來歐洲玩, 先是考慮法國, 又聽朋友說瑞士好, 之後又聽說義大利不錯, 但因為對歐洲不了解, 始終猶豫不決, 最後她向我求救:歐洲這麼多國, 妳覺得哪一國最好玩?
這真是大哉問! 歐洲版幅遼闊,各國自然人文環境各異, 依季節月份風情又大不相同. 同時, 旅遊考量的因素很多: 個人興趣, 預計旅行月份, 旅途長短等. 依每個人的喜好, 可以選擇的行程千變萬化. 一般來說, 年輕人會比較喜歡大都會的行程 – 白天參觀景點, 購物; 晚上還可以去當地的酒吧逛逛. 愛好大自然的人可能只想往風景宜人的優勝美地跑. 年紀長一些的可能對有名的博物館, 王國城堡, 聯合國世界遺產這樣的歷史古蹟有興趣.
一般來說, 我建議國人避免7,8月以及聖誕期間來歐洲.
除了機票特別貴之外, 7,8月是歐洲人的休假期間, 所以他們自己攜家帶眷旅遊, 景點擁擠, 飯店一位難求. 聖誕期間則是歐洲人的 “農曆春節”, 天寒地凍, 日照時間很短, 到了晚上7點以後很多商店都關門, 感覺很淒涼. 除非你是來探親訪友, 或者旅遊地點有特別的聖誕市場 (例如德國的紐倫堡), 冬季燈光秀 (例如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或其他特殊慶典活動, 否則我不建議那時來歐洲旅遊.
除了北歐, 春秋二季 (4,5,6,9,10五個月) 應該是來訪歐洲的最佳季節. 特別是溫暖的南歐 (希臘,義大利,西班牙), 法國南部,東歐的克羅埃西亞 (Croatia) 地中海沿岸, 甚至中歐的瑞士, 奧地利等地, 這時白天還是攝氏 20 - 25 度, 不冷不熱, 春暖花開, 秋葉翩翩, 很適合自駕車旅遊. 北半球緯度較高的歐洲, 陽光照射比台灣偏斜, 所以光線柔和, 拍起照來特別好看.
如果你喜歡戶外活動, 例如爬山, 健行, 騎山岳自行車, 阿爾卑斯山地 (例如:瑞士與奧地利, 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 法國東部, 義大利北部的三大湖地區) 與庇里牛斯山地 (法國西南部的 LR 區朗格多克-胡希詠區, 西班牙北部) 是最佳選擇.但登山行程就必須以 6 – 9月為主,其他月份會太冷, 甚至還有積雪, 危險性高. 然, 以瑞士而言, 湖光山色之美聞名全球, 但夜生活卻乏善可陳. 瑞士的商家晚上七點準時打烊, 不像亞洲有許多可以逛街的地方; 就連國際大城日內瓦及蘇黎世, 好玩的酒吧或者 night club也有限, 不像巴黎或倫敦般精采. 大部分的城鎮一入傍晚, 就會特別安靜, 瑞士人乖乖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因此, 你若來山區旅遊, 早睡早起是最佳模式.
如果喜歡看古蹟, 又想在晚間有些購物行程, 我建議法國南部, 義大利中南部 (界線約在佛羅倫斯, 托斯卡尼地區 Tuscany), 西班牙, 葡萄牙, 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南部沿岸 (例如斯普利特 Split, 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 這些地區有兩千年前的羅馬文化遺跡, 有自己的王朝古蹟, 還有入侵異族與當地人的混合文化 (例如西班牙南部的摩爾文化), 文化內容很豐富. 加上氣候影響, 許多商店選擇中午休息 (12 – 16點), 下午四點後再營業到晚上八點甚至十點. 對於不喜歡早起旅遊的人, 這些地方提供了類似夜市這樣的感覺. 當然, 燭光晚餐酒吧歡樂等更是南歐風情. 西班牙人喜歡站在餐廳或酒吧外的圓桌旁邊喝水果酒 (Sangria)或蘋果酒 (Cider), 邊吃 tapas (有點像我們中餐裡的小菜, 冷熱都有), 還玩行酒令, 越晚越瘋狂.
如果是年紀不小, 喜歡整齊乾淨, 細緻有禮, 甚至稍帶點寧靜穩重感覺的人, 去荷蘭, 德國, 奧地利, 捷克, 匈牙利這些日耳曼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會比較適合.這些地方在多瑙河或萊茵河這些孕育出歐洲近代文明的灌溉與滋潤下, 有著璀璨富麗的王宮城堡, 有壯觀雄偉的尖頂大教堂建築, 更有普魯士帝國, 奧匈帝國所遺留下來的氣壯山河的帝國文化氣息. 無論城市鄉間, 公共場所或者私人地點, 總是乾乾淨淨, 一塵不染, 相較於法國南歐的 “散漫隨性”, 這些國家有條不紊的處事方法, 讓人旅遊起來舒服舒心的多.
追尋歐洲古典希臘文化, 地中海風情的人, 希臘是不二選. 預算多一點的人, 可以考慮地中海遊輪行程.豪華郵輪從威尼斯出發, 經過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然後進入希臘愛琴海地區小島. 航路是地中海的精華地區, 藍天碧海; 遊輪更會在每個重要景點地停留, 讓船客上岸觀光. 船上有吃不盡的美食, 也有泳池電影院賭場與其他遊樂設施. 對於想觀光, 但坐膩了巴士火車, 又不想走太多路的人來說, 這可能是最佳行程. 我因為喜歡走路, 所以還沒體驗過遊輪行程. 不過有個住在瑞士的好友 R 帶著老公與青少年的孩子去了一趟後, 全家成為遊輪粉絲, 遊輪之旅現已是每年的家族聚會, 玩的不亦樂乎.
有人可能已發現我幾乎沒談到英國, 北歐與東歐大部分國家.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簡稱 UK, 俗稱英國:
英倫三地 – 英格蘭, 威爾斯, 蘇格蘭各有特色, 而且風景真的秀麗絕倫, 特別是英格蘭的鄉村景色, 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在 UK, 對我們而言, 除了英語方便通行外 (到了法國, 南歐, 你會發現光會英文真的不夠), 有許多值得去看, 去慢慢品味的地方, 例如徐志摩筆下的劍橋, 培育歷屆英國首相的牛津, 或者莎翁故居.由於跟歐陸一海之隔, UK 在宗教文化上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發展軌跡, 歷史建築外觀也比較不同. 我自己覺得嚴格來說, 英倫三地可算是三個國家, 三種不同的文化, 就算旅行一個月以上也看不完, 所以建議大家將她當成獨立的旅行地點. 而且UK 使用英鎊, 跟歐元不同, 所以換匯也獨立. 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我們所用的 England/English, 指的其實只有英格蘭, 建議到英國時使用 Britain/British 這個字, 這樣才不會冒犯到威爾斯與蘇格蘭人. 特別去年九月中蘇格蘭輸掉獨立公投, 但差距只有10% (44.7% vs 55.3% ), 這顯示出當地強烈的民族意識與他們不認同目前位於倫敦的 UK 政府與以英格蘭為重心的UK政策.
北歐:
我去過挪威, 瑞典及芬蘭的一小部分, 而且是盛夏的八月去的. 但即使夏季, 當地仍寒冷的在我遙遠的記憶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 因此, 若你打算往北走, 請塞滿行囊, 做好極北過冬的心理準備.
東歐諸國:
對國人而言, 東歐應該是個極陌生的地區. 因為是共產主義國家, 所以早年台灣的地理課本中描述不多 (大陸卻對最此地區比較了解). 蘇聯鐵幕在1980年代開始逐漸落幕, 今日東歐成為歐洲聯盟的新市場, 西歐廉價勞工的新來源. 可惜除了克羅埃西亞與一部分的捷克, 匈牙利,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與蒙特內哥羅(Montnegro, 大陸新馬地區譯為 “黑山”)之外, 我還沒能履足波蘭,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這些據說非常美麗的國家. 因此, 這些地區目前已被我列為未來優先旅遊目的地.
再來, 也會有朋友注意到我幾乎不提大城市, 例如巴黎, 法蘭克福, 阿姆斯特丹, 米蘭, 羅馬等. 我覺得, 歐洲首都或大城市名氣在外, 又多是交通樞紐, 就算不在預定行程中, 大概也會因為轉機而有機會瞧瞧, 所以我不想著墨太多. 我個人比較想推薦的是地處較北的德國首都柏林.
相對其他西歐國家, 柏林有個曲折心酸的歷史.
她先是十八世紀普魯士帝國的首都, 打遍歐洲無敵手; 但後來德國輸掉兩次世界大戰, 柏林人被迫向全世界低頭道歉; 之後在美蘇爭強下, 位在東德境內的柏林市, 硬生生的被柏林圍牆分成東西兩部分, 西德遷都波昂; 直到 1989年兩德統一後, 柏林市內的柏林圍牆才被民眾打破, 統一的德國政府重新定都柏林.
東西統一的柏林市, 人口是全歐盟首都第三, 約 350萬人, 但佔地面積卻比任何歐洲首府為大, 近900平方公里, 是台北市的三倍大. 不但市內有皇家林園, 動物園,公園綠地, 有河流穿梭, 市郊也被森林與湖泊圍繞, 堪稱自然與人文兼具的首都. 市內建築有帝國時期留下的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sm) 風格, 也有共產國家獨特的人民大廣場及高柱建築, 更有西德發展時期的新歐洲建築, 是個研讀建築變化的好地點.
柏林市的景點多不勝數, 最有名的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是我看過最美麗與壯觀的博物館之一. 除了一般我們熟悉的博物館展覽品之外, 該博物館的主體是從土耳其運來的實體古代建築 – 佩加蒙神壇 (Pergamon Altar) 與米勒特斯城門 (Market Gate of Miletus). 進入這個博物館時, 我不由的產生這樣的幻想: 自己坐上了時光機回到兩千多年前的小亞細亞, 幾乎就要遇上尼羅河女兒漫畫中的波斯密王子這樣俊美風流的人物…… 說真的, 這個博物館會讓你有去參觀埃及路克索神廟 (Luxor) 這樣的實體感與歷史感…… 再寫下去這篇文章就變成柏林旅遊了, 還是就此暫停.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維基百科看看柏林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8F%E6%9E%97
留言列表